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從台北到美國德州休士頓、中國北京、印尼雅加達以及新加坡,
從台灣著名的自由譯者,變成石油公司外派眷屬及全職主婦,
從不孕,到生養教育一對兒女。
異國漂流途中記錄著近二十年自身的蛻變,
以及她與家人在不斷流浪中所遭遇奇特的人事境及可愛的動植物。

  喜愛膾炙人口的希臘三部曲讀者們,應該不會想要錯過當年杜瑞爾中文版最佳代言人唐嘉慧的創作。

  這本書可說是一部遊記,記載1998年至2014年間她人生最忙碌歲月的旅程,它標示了地理上跨越陸洲與海洋的路線:從台灣到北美洲,再折返亞洲,旅居中國、印尼、新加坡;也描述一連串心理上的陌生境域:心靈的修煉與病態、生育子女、為人父母。

  在司馬家一家人不斷遷徙的途中,她得以近距離觀察稔知異國的城市、土地、水域、人民與動物;更隨人生經驗的累積,面對潛伏於自我精神與性格中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童年對於自我的存在與對周遭世界充滿驚嘆與熱愛之感,未曾稍減,只愈發強烈:地球原來如此美妙!人多麼複雜!動物這般可愛!生命何其珍貴!

  浩瀚無邊的地球家園,我們每個人終其一生也只能以管窺天,但透過閱讀,我們得以分享彼此。漂流途中,是過客,也是滿載生命重量的歷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唐嘉慧


  1962年生於中壢,在鄉下眷村裡長大,12歲遷居台北。政治大學西語系畢業後,赴紐約市立大學修習劇本寫作,輟學返台,進旅館業工作。曾移居加拿大溫哥華市一年,後放棄移民,返台。1995年開始從事翻譯至今,譯著豐富,包括最為膾炙人口的杜瑞爾希臘三部曲(『我的家人與其他動物』、『鳥、野獸與親戚』及『眾神的花園』)、杜瑞爾蒐奇四部曲(『野獸雜牌軍』、『巴福特小獵犬號』、『絮語的大地』及『雙雙入叢林』),此外還有『雀喙之謎』、『稀世之珍』、『大地寂雷』等重量級的自然譯作。目前隨家人定居英國中部律倫郡。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書。
 

目錄

編者序                                          4
漂流之始  台北  1998                            5
漂流之一  美國  1998-2007                       17
溫哥華─洛杉磯                                   18
休士頓                                          24
凱蒂追鵪鶉                                      28
大彎國家公園                                    36
聖海倫火山                                      45
藍色寶寶憂鬱鄉                                  54
鵜鶘角                                          67
四角落                                          76
湖的地方                                        87
新英格蘭                                        99
電報灣                                         108
佛羅里達                                       117
猶加敦半島上的馬雅里維埃拉                     127
雪伍德森林裡的樹枝學校                         138
布拉索斯彎州公園                               149

Chapter 2  中國  2007-2009                      157
北京                                           158
優山美地                                       171
四川、西藏                                     185
不丹                                           197
中國                                           209

Chapter 3  印尼  2010-2012                      225
雅加達                                         226
奇蘭達與拉古南                                 241
萬島之國                                       251
科莫多國家公園                                 266
龐達因達                                       279
丹廷普戎國家公園                               290

Chapter 4  新加坡  2012-2014                    307
烏節路                                         308
碧山                                           316
金馬崙高原                                     324
尾聲                                           334
 
跋                                             348
 
 



  我生長在解嚴之前的台灣,從小嚴肅多思,習慣坐而思,很少起而行。那時社會風氣保守,學校也不鼓勵學生從事和升學聯考無關的活動。6年女子中學、4年國立大學讀完,再工作兩年存錢,24歲才第一次坐飛機,赴美留學。我表面上看起來挺好,不負國家父母的期望,卻無日不暗自怨嗟活得狹窄無趣,生命一片空白。燦爛青春、花樣年華,與我無關;我只懂得青澀、尷尬。那是內爆期;閉塞於內的諸多渴念嚮往,儘管強烈,卻無法成形外現,只憋得一團混沌,面目模糊,生活依舊阻滯不前,乏善可陳…。

  然後,我嫁了一位滾石不生苔、「褲子裡有螞蟻」的英國丈夫,再生下兩個健康好動的小孩。這下子我可不再抱怨生活無聊,缺少變化了!命運之輪一旦啟動,便挾帶我們往前滾,清風拂面也好,踉蹌仆跌也罷,總之非走不可,有時方向和速度都由不得你決定。我相信每一位中年人,無論婚嫁與否、有無小孩,定有同感─工程愈包愈大,歇不下來!

  這本書可說是一部遊記,記載1998年至2014年間我人生最忙碌歲月的旅程,它標示了地理上跨越陸洲與海洋的路線:從台灣到北美洲,再折返亞洲,旅居中國、印尼、新加坡;也描述一連串心理上的陌生境域:心靈的修煉與病態、生育子女、為人父母。在我們一家人不斷遷徙途中,我得以觀察稔知異國的城市、土地、水域、人民與動物;隨人生經驗累積,面對潛伏於自我精神與性格中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童年對於自我的存在與對周遭世界充滿驚嘆與熱愛之感,未曾稍減,只愈發強烈:地球原來如此美妙!人多麼複雜!動物這般可愛!生命何其珍貴!

  女兒在北京唸小學三年級時,有一次老師請家長去聽孩子們介紹太陽系。投影幕上,環繞巨大火球般的太陽,八大行星、彗星、星際塵雲、矮行星…,依序莊嚴寂靜地朝我們逼近,再列隊遊行般逐漸遠去。老師問學生,他們最喜歡、最想去的是哪一個天體?孩子們爭先恐後舉手發言,我驚訝地發現,居然沒有一個人說出我心中的話:「我最愛的是地球。別的星球不宜人居,我不想去!」和孩子們在一起,總讓我意識到自己落伍得厲害,時代的潮流必須不斷往前推移。

  1976年美蘇白熱化的太空競賽戛然終止,兩國突然同時結束登陸月球,蘇聯轉向發展太空站,白宮則明令美國太空總署從此傾力探測火星,遠程目標皆為外星殖民。我和孩子聊起這個話題,兒子毫不遲疑地表示,如果可以,他也想去火星。

  我愛地球;地球是個奇蹟。地球環境不酷寒,也不炙熱,含氧量不多也不少,有湛藍的海、綠色的樹,和多不盡數、形形色色、氣味、觸感迥異的花草動物。這麼美好的家,除非它惡質化到即將毀滅,否則誰會真的想移民去火星、或是去太陽系裡任何別的星球?

  也許在上個世紀末,當科學界及輿論仍在為人類是否一手促成這一波全球暖化,甚至全球是否真的在暖化而争論不休之際,一般人會認為「外星殖民」這個話題事不關己。可是現在,歷經過去一、二十年來地球環境遽變種種現象及數據不可否認的印證,再談「外星殖民」,至少對我而言,當下觸及痛處,戳中要害。

  經常旅行,我意識到,世界非常大,個人精力、時間、或財力有限,沒去過的地點永遠比去過的多。地球上仍有許許多多未被污染糟蹋的美好地方,文明勝跡持續展現人類無窮盡的智慧與創造力,令我們驚奇讚嘆,靈感湧現;落實保育的荒野與海洋依舊守衛著大自然的純淨與豐饒,洗滌我們的身心靈,賜予寧謐。但我無法假裝沒看見,地球生病了。如今居家或旅遊安全無虞的國家愈來愈少,所有我去過的自然保護區都顯露或多或少的病兆,最怵目驚心的,便是如中國、印度、印尼、尼泊爾等亞洲國家嚴重的河流污染及印尼海域堆積綿延的千年不化垃圾。

  生病的地球,亟需我們溫柔對待。

  除搬離德州休士頓七年之後才回訪,每次遷居,我必定在一年內安排帶孩子重訪舊地,讓他們見以前的朋友,回以前的學校,最好能和老同學再一起坐在教室裡上上課。這麼做是希望為他們年輕生命的另一階段,正式畫上休止符;我知道他們必將發現時空相隔後,自己變了,別人也會改變,從而領悟,緊抓著過去無益。

  幾番故地重遊,我們總愕然發現,熟悉的街景地貌都變樣了,今不如昔。現下世界人口爆增,且因戰亂及經濟因素,亞、非、歐、南美洲都正在發生史無前例的大規模遷移,加上全球氣候變化,天災頻仍,大都市相貌如白雲蒼狗,瞬息萬變。2017年是大西洋形成颶風最多、造成災禍最嚴重的一年。休士頓在哈維颶風來襲後,阿迪克斯蓄水地氾濫,洪水倒灌,把以前我們住的艾德里奇眾湖住宅區及附近無數民宅都給淹了;瑪莉亞颶風登陸我們遊歷過的波多黎各,幾乎令整個島癱瘓,停水停電,時隔一年,仍未修復。雅加達因無清潔衛生的自來水可用,包括城中心高樓大廈一概鑿井大量汲取地下水,過去十年城北區已下沈2.5公尺,並且仍在以每年25公分的速度往下陷,成為世界上下沈速度最劇烈的都會;至於北京,中國政府雷厲風行,已將所有流民逐出首都,六環內所有老村悉盡拆除,高樓林立,朋友告訴我,再回北京,我可能找不到優山美地別墅區了!

  世事無常,我們更應珍惜當下。

  謹以此書,紀念我們一家人流浪的歲月,感謝豐富我們生命的那許多異地、人與動物。

唐嘉慧
2018年夏末於英國中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96533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聖海倫火山

我早風聞德州丘陵地區的野花令人驚豔,親睹時仍不時倒抽涼氣,驚嘆不已。德州主要原生態為大草原,本有千千萬萬的北美野牛漫遊其間,大批食草性動物比割草機的效率更高,使得草原這個過渡性植被無法轉變成林地。如今滄海桑田,但德州的氣候及土壤仍適合野花生長。290公路綠化尤其徹底,切過山丘的路段兩邊樹林茂密,邊坡與中央分隔帶特別寬廣,春天一到,大片野花覆蓋,花頭擠得密密麻麻,錦簇如織,且全以天藍色為基調,因為優勢種肯定是德州州花,藍色的魯冰花「藍軟帽」(bluebonnet);再夾雜亮橙的德州畫筆 (Texas paintbrush)、淡淡粉紅的報春花 (primrose)、深酒紅的酒杯花 (winecup)、暗粉紅花瓣鑲黃邊的虎皮菊 (Indian blanket)、與鵝黃的綠線菊 (greenthread)。既美又壯觀,讓我頭一次深切體會徐志摩所謂「數大便是美」的真實性。兩年前我替麥田出版社翻譯『畢卡索傳』,慨嘆畢卡索真是藝術界的巨人,因他不但是天才,而且長壽,身體還壯得像頭牛,因此創造力在質與量雙方面皆無人能望其項背。如今目睹德州的野花,我才明白最偉大的藝術家,乃造物者;祂的創造力無與倫比、巨細靡遺。

北美野牛一度遭白人屠殺滅絕,原生大草原都闢成牧場和農場了,德州野花能恢復今日盛況,非純自然現象,得靠人力復育,其中以詹森總統夫人(別名「小瓢蟲」)居功厥偉。詹森夫人是位了不起的女性,極具政經頭腦,是她奠立了現代美國第一夫人獨立推行專案的典範。

詹森夫人生在德州東部,本想去阿拉巴馬州唸大學,但去奧斯汀大學會朋友時,一下飛機便被一片盛放的藍軟帽把心給偷走了。這位德州大學的校友,一生對奧斯汀城情有獨鍾。在任第一夫人期間,一手促成「美化公路法案」,在全美國公路兩旁限制樹立廣告,同時廣植樹木花草。她的口號是「只要有花盛開的地方,就有希望!」,詹森總統去世後,她致力美化奧斯汀城及周邊地區,並在城裡創設野花研究中心。為感念她,該機構更名為「小瓢蟲詹森夫人野花中心」,成為德州大學的研究機構之一,宗旨為「永續利用並保護原生野花、植物及風景」。該中心與德州交通部合作,每年延遲公路兩旁割草時間,並用飛機 (註:現在多改為無人駕駛飛機) 播撒野花種子。可見德州野花這無與倫比的藝術傑作,是造物者和一位有遠見、行動力、與深刻美學認知的女人所合作創造出來的。
 

 

 

 

...這兩年,我經常會帶娃看展看畫,一方面他本身就愛繪畫,一方面美育是我一直倡導的。好的藝術作品之所以好,不僅僅是因為它美,也因為它能讓人產生共鳴,能讓我們發現和自己不同的一些東西。通過感知各種各種的事物,讓孩子們能夠對自己不同的那部分展開想像,這對他們以後的人生非常重要。所以,去年梵谷主題展好不容易開到了家門口,我自然要帶OK去打卡。雖然不是真跡,但是360°都被梵谷的名畫圍繞,迎面就是一整堵牆的星月夜,內心滿滿的都是震撼。 ......作為美學零基礎老母親,去之前狠狠地做了功課,把展品的背景來歷都背了個底朝天,藝術細胞不夠,「學、背、記」可難不倒我!但是講給OK聽的時候,什麼梵谷是印象派的畫家,他的作品情感濃烈、用色大膽,這些刻在腦子裡的句子流利成串地往外奔,OK並沒有接收,反倒一臉懵:媽媽你在講什麼呢? ...👆死記硬背大半天,孩子還是一臉懵,原來是我拿錯了講義。後來無意間和一位美院畢業的朋友聊起這件事,她極力推薦我去聽一下兒童美育專家李力加老師的講座,席間的一段話瞬間就把我給澆醒了。 ——不要強行的給孩子們灌輸美術史、美術學科知識點,不要強行教所謂的美術技能! ——真正的美育是日復一日對孩子心靈的潤澤,絕不是簡單的「知識技能化」美術課。 我原先一直錯誤地以為,把「大、厚、全」的藝術鑑賞灌輸給孩子,讓他能記住作家的流派風格以及繪畫史上的地位等等,就等同於藝術教育。但事實上,真正早期的美育或者我們說的藝術啟蒙,最該讓孩子提高的是對美的感知力。正如毛姆所說「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不是為了叫每一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裡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對美有著敏銳感知力的人,看齊白石的畫,感到的不僅是草木魚蟲,而是那種清新放浪的春一般的生活的快慰和喜悅;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感到的也不只是交響樂,而是聽到那種如托爾斯泰所說的:俄羅斯的眼淚和苦難,那種動人心魄的生命的哀傷。一個細膩、敏感、豐富的人比一個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質量要高得多。...道理終於整明白了,但具體如何落實呢?我還是不停地琢磨著,也會擔心自己不夠發達的藝術細胞把好苗子給帶歪了。直到發現了這套寶藏繪本《你好!藝術》,這是一套在日本暢銷了27年、印刷了202次的藝術啟蒙繪本,裡面收錄了梵谷、莫奈、畢卡索、高更、米羅等13位藝術大師165幅經典畫作。不誇張的說,這套書一次性就把我的疑慮都妥妥的解決了: 為什麼要帶娃欣賞名畫? 我自己都看不懂畫,怎麼給孩子講? 美學0基礎的媽媽怎麼給孩子講藝術? 怎麼能讓孩子產生持續的動力和興趣? ... Q:欣賞名畫從哪裡看起?A:尋找有意思的點切入,帶你走進畫里大人總是會著眼於畫面整體,欣賞畫的時候會考慮上面畫了什麼,畫家想要表達什麼,如果不知道,就會底氣不足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講。或者就算知道了,你以你的理解講給孩子聽,他也完全不想聽。 但你帶娃看過繪本或者畫你就會發現,和我們看整體完全不同,孩子更傾向於關注畫的某個角落或者某個部分。比如OK看這套書中的一冊《梵谷:好多旋渦轉呀轉》,他就脫口而出,媽媽都是「轉圈圈」,其實他說的就是「旋渦」。果不其然,這套繪本的作者說的不是這幅畫的意義,這幅畫的技巧,她表達的就是孩子們想的,原來要看懂梵谷,就先看懂他的旋渦: 心中的力量在翻轉,轉得梵谷把眼中的景物都畫成了彩色的旋渦!...「沒錯」,我輕輕的念著左側的小詩」雲朵轉成了大人的旋渦,貪心地把天空吞下肚「,而OK的眼睛就被右側的畫面牢牢吸引,看了一會,ok開心得跳起來,「媽媽你看,天空,月亮,星星都變成了旋渦,原來它們把光都吸了進去!」我突然放下了心裡的包袱,其實去感受一幅畫,也是可以那麼簡單的。以前看這副星空的時候,就是直覺很美,但不會去關注到那個畫中最醒目的元素——旋渦:「小鎮的天空,有好多旋渦在旋轉。轉! 轉! 轉! 山頂上的月亮,也像光環在打轉。轉! 轉! 轉! 雲朵轉成了大大的旋渦,貪心地想把天空吞下肚。轉! 轉! 轉! 連星星也跟著打轉。大地靜悄悄的,只有美麗的夜空,伴著小鎮沉沉入睡。」...從天空,到月亮,到雲朵,到大地,語言這時就成了畫外音,在虛擬和現實間穿針引線,而我已經跟隨著梵谷的旋渦走進了畫里。此刻我走進了1889年正在夜空下安睡的法國南部小鎮,街道空無一人,只有著了火的煤氣燈,亮的要爆炸的星星,氤氳著熱氣的絲柏樹……從對名畫慣常式的不到10秒的匆匆一瞥,到屏息凝神的超過10分鐘的細細觀看,這其中的轉變,是否有人能帶著找到那把通往作者心靈的鑰匙,就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馬蒂斯的世界就更有趣了,作者讓他化身為「地產大亨」,有很多美妙的房間請我們去住一住呢!...全套13冊,打開每一冊你都會驚呼:作者是不是住在孩子腦洞裡的小人?為什麼找到的每一個切入點,都那麼符合兒童的視角:天真,有趣,充滿著想要立刻一窺究竟的神秘感。更多有趣的點我就不劇透了,等你們自己去發現! ...Q:我們不了解名畫,怎麼給孩子講?A:營造場景感,把名畫編成故事 ...作者說,所謂「與朋友邂逅一樣跟名畫相遇」,就是在不了解對方背景的前提下,不知道為什麼只是覺得性情相投,時不時玩在一起會覺得很愉快。就像在成為朋友之前,並不了解他的興趣愛好、家庭情況等等,只有在不斷的接觸和交流後才慢慢加深了解。是的,不要一上來就和孩子去講很刻板的畫風、創作背景,那些到之後孩子喜歡上了,自然都會接觸到。所以,不講畫,咱們聽故事!就拿我自己最喜歡的一本《莫奈:追逐著太陽》來說,作者用一條主線「追逐太陽的人」,把莫奈的名作《日出》、《睡蓮》都串聯成了一個故事,它不像是普通的繪本,更不像是名畫的導讀,而是一部以莫奈為主人公的蒙太奇影片。我們就像坐在電影院的觀眾,看著主人公莫奈追逐著太陽,從池塘里,來到大海邊,又從大海邊來到白楊旁。而熒幕前的我們,也跟著莫奈觸摸到了太陽的七彩光斑。也許萬物本就沒有顏色,正是因為有了太陽,它們才變換出赤橙黃綠青藍紫。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實在太奇妙了,我仿佛在莫奈斑駁交織的光影中完成了一場大自然中的旅行,和他一起觀賞日出,走過大橋,久久地徘徊在池塘的睡蓮邊。...Q:怎麼讓孩子保持興趣?A:豐富的互動小遊戲,玩著玩著就看完了OK本身對繪畫這塊就有興趣,所以對這套走進他內心、有著獨特視角的藝術啟蒙書自然是喜歡的。但是我有一個小夥伴豆豆媽,家裡有一個好動又皮實的6歲男娃,拿到這套書根本都沒想要翻開。但是當媽媽拿出其中的一本《畢卡索》,他完全被吸引了。原來跟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居然還內置了「人臉連線遊戲」,連完之後一下子就對整套書來勁了。...(這道題把我也給迷住了,超有意思。拿到手一次通關的媽媽,記得來給我說說哦~)而修拉的這本《修拉:靠近一點看》更是絕了,直接讓小朋友化身為名偵探柯南,跟著畫中的小人到修拉的世界裡破案,聽說修拉從來不用調色盤畫畫,直接就在畫布上點點點,這麼複雜的光影靠幾個圓點是怎麼表現出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點彩派的秘密。...原來,修拉借鑑了牛頓研究出的三稜鏡把光進行了分解,修拉畫的時候不會在調色盤上調,比如他要畫一個橙子,他直接先用黃色在畫布上畫一筆,再用紅色塗一筆,遠遠的看,大腦自動就會把紅黃二色融合為橙色。 ......市面上我能找到的藝術啟蒙書籍,普遍都是追求大,厚,全,低齡的孩子不容易感興趣,更適合三年級以上做課外閱讀或者媽媽自己增長美學知識。👇...而在《你好!藝術》里,完全沒有這些教條和匠氣,作者以童稚氣天真的文字描述,清晰的作品圖像、畫面局部細節的解析帶孩子走進名畫的世界。👇...它做3-8周歲的藝術啟蒙教材真的太合適了,零基礎的媽媽都可以照著它,做好學齡前的家庭美育,跟著它後面的互動遊戲玩一玩,比線下動不動就幾千上萬的藝術早教班有意義多啦~下面就把它的好,揉碎掰開了說給大家聽。想要馬上入手的,直接點下圖吧!著急購買的話可點擊下方圖片直接入購買頁面↓↓↓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店01暢銷27年!影響整整兩代日本人收錄了165幅經典畫作的紙上藝術館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套繪本的作者,日本的知名繪本作家、美術教育家結城昌子。...畢業於日本武藏野藝術大學的結城昌子,連續20年一直活躍在日本的各種兒童藝術活動中。1993年,還是新人作家的她,創作了《梵谷的繪本:好多旋渦轉呀轉》。一經出版,就陸續收到許多日本家長的讚賞:「一直在等這樣的書」。...就這樣,《你好,藝術》系列,慢慢從1本變成了13本,從1位畫家講到了13位畫家。暢銷整整27年,陪伴兩代日本小朋友成長。累計加印202次,榮獲第47屆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第50屆久留島武彥文化獎,堪稱日本國民藝術繪本。這13本分別是:《梵谷:好多旋渦轉呀轉》《莫奈:追逐著太陽》《畢卡索:嘿!到底在看哪邊?》《雷諾瓦:想聽悄悄話嗎?》《盧梭:尋找夢的寶藏》《修拉:靠近一點兒看》《夏加爾:飄到了半空中》《高更:一起打赤腳吧》《克利:主角是誰呢?》《馬蒂斯:真的好想去住一住》《洛朗桑:你好呀,心情怎麼樣?》《莫迪利亞尼:遇見你真好》《米羅:想成為米羅星人嗎?》...兒童美術教育家李力加說:結城昌子女士在27年之前出版的這一繪本,其中蘊含的教育觀念之領先程度,是至今社會上已經出版、可以買到的美術家、美術史、美術作品欣賞、表現的繪本、圖書等,都難以比肩的。...值得一提的是,13位畫家中畢卡索、夏加爾、米羅3位畫家的畫作尚未公版,出版社歷經大半年的溝通,獲得官方授權,呈現給孩子們最接近原作的畫作。書中的其他配圖也是出版社花費高價購買,讓孩子們在家就能欣賞到珍藏於梵谷美術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地的繪畫史上的傑作,領略不同畫家眼中豐富多彩的世界。02看不懂世界名畫?沒關係!手拉手帶你進入藝術家的大腦結城昌子認為,培養孩子審美的最好方式就是:「和名畫做朋友。」她是我見過最懂兒童心理的繪本作者,她知道孩子的眼睛裡看到的是什麼,腦子裡想得是什麼。那麼這套繪本是如何帶領孩子欣賞不同畫家的畫作,實現如她所說——讓名畫成為孩子的朋友? 01 有趣且貼近孩子的視角,走進畫家的內心翻開繪本,你會發現作者不著急立即講畫,而是先找一個有趣又合適的切入視角,讓孩子們「一窺」這位畫家。 比如,關於梵谷,是這樣開始的:...「線條這麼有力,色彩這樣耀眼,梵谷把心中的力量全都畫了出來。梵谷之前的畫家,可從沒這樣畫過!心中的力量在翻轉,轉得梵谷把眼中的景物都畫成了彩色的旋渦!轉! 轉! 轉! 轉! 轉! 轉!天空、月亮、太陽、樹木、道路、田園都變成了光環。轉! 轉! 轉!不停地轉。「作者抓住梵谷畫中常常出現「旋渦」狀景物這一特點,提示孩子們這種獨特的「旋渦」畫法與畫家內心強烈的情感和力量有關。接下來,「轉!轉!轉!」就成為理解梵谷繪畫作品的關鍵詞! 帶著這個視角,作者再引導走近、欣賞梵谷的畫。...👆在《梵谷》一冊中,不講任何複雜的風格,流派,以「轉轉轉」為主題,樹木馬車小路燈光都在轉,講好漩渦的故事,就走進了梵谷的內心。▼那麼關於印象派畫家莫奈,作者會找到怎樣的切入點來講?印象派畫家提倡走出畫室,到自然環境中去描繪自然景物,他們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主要目的。於是介紹莫奈時,作者將他形容成一位追逐著太陽的畫家:...「太陽的心情會影響大自然的色彩!海洋、天空、高山和小河,池塘、樹木和花朵,全跟著太陽時時改變著色彩。為了畫下千變萬化的景色, 莫奈玩起追逐太陽 的遊戲。莫奈和太陽是很要好的朋友呢!」將莫奈在繪畫中對光、影的捕捉,比喻成「追逐著太陽」,這個形容真是精準又生動!在繪本中,作者絲毫不提「印象派」之類的知識,但通過對莫奈的畫進行透徹的分析,實際上讓孩子們領會了本印象派的學科知識。...👆莫奈的組畫《乾草堆》繪本里為我們展示了不同光影下的乾草堆,夏末的早晨乾草堆、夏末的黃昏、雪地的陰天、夕陽下。而乾草堆的顏色也變成了紅、粉紅、黃、藍和紫。▼畢卡索的畫像看天書,來看看書里是怎麼說的!...「畢卡索畫的人物總是有好多張臉!臉 臉 臉 一張臉看這邊,一張臉看那邊。這個女子到底在看哪一邊呢真是把人搞糊塗了!我們也來和畢卡索開個玩笑吧!嘿!畫中的女子轉頭看後面!」抓住畢卡索在人物肖像畫上的特點(多角度、重疊堆積),再用孩子們能理解的說法(看起來有好多張臉),拋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畢卡索畫的人,到底在看哪邊呢?),作者再一次成功地將孩子們引入了畢卡索畫作的探索中。02 互動式的引導,激發孩子主動去探索 切入點有了,接下來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和畫產生真正的交流!讓孩子能夠經由引導,圍繞畫展開一連串的觀察、感受、思考和啟發。 在介紹畫家修拉的作品時,作者反覆地告訴小朋友們:靠近點兒……再靠近一點兒看……瞧!她還畫了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小人呢: ......究竟為什麼要靠近點兒看?修拉畫里的秘密是什麼呢?...「噢,原來修拉不用調色盤調顏色,而是直接把顏色點在畫布上呀!眼睛自然會把色彩調和起來。「 ... 在整冊繪本中,作者一直在引導孩子們「靠近一點看」,認真觀察每一個小人物小景點,並對其進行有趣的講解,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 ...03 精心設計的繪畫遊戲,玩著玩著就會了重視作品本身帶給孩子的直接體驗,讓孩子從眼睛看,耳朵聽,到動手做,全方位的感官調動起來,才能真正地去欣賞畫,和名畫做朋友。這也是《你好,藝術!》不僅讓孩子們看懂畫,更讓孩子們愛上名畫、愛上藝術的魔法!比如在介紹完梵谷《臥室》的家具布置和色彩後,讓小朋友來重新上色,或是用家具重新裝飾房間:......▼在盧梭一本中,作者介紹到盧梭畫里的許多植物都是他根據印象虛構出來的,然後讓小朋友們回到前面看過的畫里,找出這些漂亮的植物:...再好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像盧梭一樣畫出珍奇的植物!...03獨具匠心的排版設計每一個字都要精心規劃不得不提的還有書中富有創意且漂亮的圖文設計,這讓整個系列不僅在內容上,也在設計形式上更加出眾。每一本中,文字的位置、字體的大小、字體的顏色、圖文的互動,都是出自作者的精心設計。......每本中,畫家名字的字號都會較大,並用有別於正文的顏色,比如上圖的「雷諾瓦」。作者也會用顏色來突出一些重要信息,顏色的選擇也有講究,會與畫家的圖畫用色協調一致。在圖文互動上,作者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設計, 有時候,畫與文字之間的界限被打破,畫中的景物會走到文字間來:...通過這種創意的頁面排版,作者幫助孩子消除了與名畫的距離感,使得觀畫的過程更加生動有趣,畫與文字協調、美觀,創造了一個沉浸式的藝術欣賞環境。04媽媽要怎麼給孩子讀?我的幾點小建議請爸媽們一定先把這本書的導讀小冊子過一遍,裡面有兒童美育專家李力加和本書的譯者鄭明進的導讀,以及作者親自為中文版寫的序言。小冊子中還特別收錄了李力加教授與作者結城昌子的對談,是一篇對家長非常有啟發性的關於兒童藝術教育的對談。......第二步,可以自己先過一下書的內容,每冊書的最後都附有通俗易懂的畫家小記。介紹畫家的性格、人生經歷和重要作品等。比如莫奈的傳記中,解釋了印象派的由來和特點:...在盧梭的傳記中,提到了他自學成才的經歷,以及與畢卡索的往來和相互影響:...這套書我真是發自內心的喜歡,適合的年齡大概可以框定在0-100歲,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拿出來重讀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嬰兒對顏色開始敏感並形成一定認知時,就可以把裡面的畫拿出來給他看了。而真正開始閱讀的年齡,比較建議從3周歲開始,因為3-5歲的孩子正值畫畫敏感期,天然對畫畫有濃厚的興趣,這也是做幼兒藝術啟蒙的最佳時期。3歲到5歲,作為浸潤式的美學啟蒙讀物建議按照一般繪本泛讀的形式來進行親子閱讀,家長讀文字,孩子看圖片。在閱讀的時候適當的進行引導式的發問,或者就著孩子的提問進行發散和擴充。...比如你念著這幅畫的文字:「繫著紅髮結的小女孩,全身散發著夏日的氣息,像極了草叢中的小精靈!你捧著一大把花草做什麼呢?你真是草叢中的小精靈嗎?可以悄悄告訴我嗎?」讓孩子跟著文字感受雷諾瓦畫中美妙的意境,能讓活潑好動的孩子安靜下來,沉浸在金色暖陽的世界裡,審美啟蒙的目的就達到了。...比如在米羅的《星座:啟明星》,孩子可能會在裡面看到了無數的眼睛。媽媽可以問一下寶貝,數一數有幾隻眼睛啊?猜一猜,這些眼睛是開心還是憤怒?5歲到7歲,啟發觀察力和識字啟蒙的工具書建議帶著孩子再精讀一遍,除了仔細的完成繪本里的細節觀察部分和書內的小遊戲,還可以將書中提到的觀察技巧和畫家鮮明的風格元素,運用到日常生活和自己的繪畫作品中去。比如,用馬蒂斯具有衝擊力的色彩來啟發孩子的色感。馬蒂斯是藝術史上最會玩色塊的人,在他的調色板上,一大堆顏色在打架,融合在一起卻艷而不俗,你能深深的感受到喜悅明亮和歡樂的情緒,而這些,正原自於他對生活的深度觀察和由衷的熱愛。...懂得運用色彩的孩子,即使技法還不成熟,畫面的衝擊力已經秒殺了90%的大人。 ...比如,用米羅的小星球來感受繪畫基本的點線面三要素。...米羅略顯「笨拙」的筆法,會讓孩子興奮不已,這一定是小小年紀的他們離大師級水平最近的一次。米羅的畫像極了孩子的表達,因為他的心裡住著一個天使。天使能將看得見的東西(具體的意向)和看不見的東西(音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米羅的小星球,就是用最簡單的點線面組成。米羅的畫,最適合拿來鼓勵技巧還未成熟的孩子,鼓勵他們將繪畫作為一種情緒表達的方式,而不是在像與不像之間苦苦糾纏。 ...而從幼兒園中班起,小朋友會開始有強烈的識字慾望,這套繪本詩意的文字和精妙的翻譯,排版的字體和配色非常養眼舒暢,完全可以作為這個階段孩子的識字啟蒙書。 ...文字貼近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表達,不生澀不枯燥,節奏輕快,充滿想像力的修辭跳躍其間,紅色就用紅色標識,藍色就用藍色標識,讀著讀著,輕輕鬆鬆的把字都認了。7歲以上,自主閱讀,讓他尋找屬於自己的共鳴七歲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閱讀了,包括後面作者生平文字比較多的部分,也基本上貼合小學生的語言習慣,讀起來輕鬆不費力。打開就是印刷精美色彩還原逼真的世界名畫,就像是「雲參觀」了世界最著名的藝術館。左右腦同步開發,對學業的促進也相當有幫助。... 喜歡這套書的爸媽,一定不要錯過,原價198元13冊+一本導讀手冊,團價109元,摺合每本不到10元的價格,買到手打開你就會被驚艷到。我讀完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大腦對於如何理解藝術有了非常清晰的構架,對畫家的風格也形成了深刻的記憶。而對於小朋友,就是把名畫鑑賞做成了繪本故事,能夠津津有味的一讀再讀,一看再看。OK說,媽媽等我再大一點,全世界的美術館我都想去看一看。 ▼ 開團信息 書名:你好,藝術!(全13冊+1本導讀手冊) 作者:(日) 結城昌子 譯者:鄭明進、曹永潔 尺寸裝幀:16開、平裝 年齡:3-6歲 原價:198.00元 團價:109元 團購時間:正在團 發貨方式:全國包郵,新疆、西藏每單加15元運費,港澳臺及海外地區不發貨,武漢暫時停發 退換政策: 掃二維碼直接進店購買 ▼ 訂單查詢/ 售後聯繫 「OK媽好會選」,可在第一時間收到訂單成功通知、商家發貨通知、積分變動通知、客服回復通知,也方便日後找自己的訂單記錄。也可以在頁面右下角一鍵聯繫在線客服。 ... 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哦↓↓↓ ◆ ◆ ◆ ◆ ◆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BJQQ553.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728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大雅韓系髮型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大遠百附近中分直長髮推薦染髮髮廊東勢新髮型設計推薦髮廊推薦染髮髮廊新光三越附近韓式木馬燙推薦染髮店
豐原瀏海減齡方式 大里修改肩髮推薦髮廊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台中哥德式護髮染髮推薦勤美誠品附近隨性捲短短髮專業染髮燙髮髮廊 潭子不顯老的髮型 日韓髮色台中染髮推薦大雅頭髮燙直推薦染髮店 和平兩側漸層髮型推薦染髮店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綠園道附近短龐克髮型推薦染髮髮廊 沙鹿逗號瀏海 燙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本月購物台優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